沉寂数年,陈晓卿终于带着他的新作《风味人间》回归了!作为《舌尖上的中国》脑残粉,娱妹在首播当天就摆好小板凳,点了一大堆外卖,乖乖坐在电脑前准点收看。还是熟悉的导演、熟悉的文案、熟悉的配音以及熟悉的味道。第一集“山海之间”播出后,就在豆瓣拿下9.4的高分,网络播放量也达到了2亿次。大家纷纷给出五星好评,不少网友甚至表示,这才是正宗的“舌尖上的中国”。熟悉的美食,熟悉的风味既然讲的是美食故事,先来看看第一集给我们“吃”了什么?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新疆手抓肉。生长于阿勒泰深山中的当年生小肥羊,肉质肥腴细腻,用清水简单炖煮,就是当地人最爱的一道夏季美味——手抓肉。冬季,他们以马肠包裹马肋排,做成一道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熏马肉马肠。接着是呼伦贝尔草原的“奶桶肉”,做法极为复杂,需要经过火炙、密封高压、内外加热等多个步骤,才能享用这样一道美食。看着Q弹可口的羊肉,娱妹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还在迷恋软嫩羊肉的娱妹,又被火腿的鲜味吸引。在中国厨师眼里,火腿各个部位有不同制作方法,“金银蹄髈”“富贵双方”……每个部位都有它的奇妙美味之处。而在火腿同样流行的西班牙,他们的吃法更加简单朴实,片成薄片直接生吃。就这小份量,娱妹一个人都可以吃一条腿!大闸蟹我们都吃过,但酥皮蟹你尝过吗?蟹壳承托蟹粉烤制酥皮蟹,蟹肉的清甜渗入酥皮,酥软适口,看着就很好吃!更让人流口水的是秃黄油拌饭,将经过烹炒的蟹黄与白米饭充分搅拌均匀,每一颗米粒被蟹黄包裹,别说吃一碗,娱妹可以把盘子舔得干干净净!肉吃多了也会腻,还得注意荤素搭配。生长于四川瓦屋山的冷笋,经过简单的烹炒,就是农家最爽口的小菜。西北洋芋搅团,配上韭菜、鲜爽的油泼辣子,再淋上一口浆水,这滋味不摆了!这么多美食,隔壁家小孩都快馋哭了好嘛!除了美食带来的诱惑,更令人感动的是人与自然的较量。猎鱼小哥顶着7级大风,稳稳地站在船头。守候一周多之后,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燃到炸裂!摄影师也对小哥极为偏爱,看看这慢镜头动作,是不是妥妥的大片style!此外第一期还讲到了“瀑布土豆泥”“巴楚蘑菇拌面”“凉拌碾转”等多道全球美食,看到这娱妹忍不住瞅了眼播出时间——21点15分!导演组,还不承认你们是深夜放毒!这才是正宗的“舌尖”范儿!今年年初《舌尖3》播出后,引发全网群嘲,而今《风味人间》开播,却得到网友一致好评。同样是拍摄美食,为何两者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从故事的叙述来看,“舌尖1”“舌尖2”以及《风味人间》都是以美食为主体、故事做辅佐,以美食为山河、食物为引线,讲述食物与人、与社会、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而在“舌尖3”里,导演重点传颂对古法的尊崇,对手工的迷恋。比如备受吐槽的“章丘铁锅”,甚至在节目中说出了“美食不如美器”的奇葩言论。拜托这位大哥,一档美食节目,重点肯定是宣扬中国的美食。说白了美食纪录片就是看一个“饿”,您说“美食不如美器”,这不成了本末倒置吗?镜头语言运用方面,“舌尖3”很多特写的美食镜头非常突兀,不知是不是前期没用高帧率拍摄,而后期强行同帧率慢放,导致观感十分不适。相比《风味人间》做菜的镜头,前期全是用高帧率拍,在这样的前提下,慢放才会显得自然顺滑。同时《风味人间》增加了微观镜头,以微观世界洞察美食奥秘。不过最最最最重要的,还是格局问题。早前陈导对于“舌尖”第三季构思的主题是:中国与世界。要在全球的视野内寻找中国味道脉络,包括食物的流变,人类的迁徙等。立足中国当下,放眼全球古今。也许因为无法执导“舌尖3”,所以他把这一概念引入《风味人间》。摄制组跨越六大洲,走遍20多个国家或地区,将目光定于全世界。在展示中国美食的独特之处的同时,还在寻找它与世界美食之间的联系。比如产自长江入海口的大闸蟹,随着洋流漂到了地球北端的荷兰,成了维持当地渔民收入的法宝。美食纪录片就像一道菜,要色香味俱全,美食是主角,人物故事是配菜,情感文化是调味剂,如此才能烹调出最美味可口的下饭“佳肴”。借用节目中的一句话,我们是“在食物中获取能量,用美味慰藉家人”。山川依旧,风味不改!
风味人间开播引狂欢,这才是舌尖系
发布时间:2023/12/15 12:46:45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