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希望自己可以穿越到古代的中国。
可作为吃货的你,舍得现代生活里的一道道美食吗?
譬如番茄鸡蛋汤、绿茶番茄汤、茄汁锅巴、杂果酿番茄、番茄腰柳、番茄松鼠鱼、番茄牛肉菠菜汤、番茄牛肉、番茄焖竹节虾、番茄蕨菜绣球、番茄鸡蛋、软炸番茄、锅塌番茄、番茄黄焖鸡块、番茄花双拼、温拌双泥、茄汁薯枣、茄汁菜包、茄汁熘虾仁、茄汁土豆泥、茄汁鱼卷、金钱牛排、茄汁鱼片、茄汁大虾、茄汁猪排、冰冻茄丁、茄汁牛肉饼、番茄豆腐、番茄肉茸脆锅巴、茄汁鸡片、番茄黄焖牛肉……
如果你愿意你喜欢,直接生吃番茄也不错。
不用出国门,甚至不用出远门,你想要的番茄食材全都有。
中国不仅是番茄产业大国,也是地地道道的强国。
尤其是番茄酱的贸易量占到全世界的30%,高的时候可达40%。
由于中国人消费番茄酱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中国的番茄酱主要是出口到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是国际社会给予的行业尊荣。
然而,番茄的原产地却并非是中国。
番茄最早的原产地是美洲,传到中国的最早记录时间是明朝,但是没有广泛种植。
别看我们今天可以在菜市场上随处见到,也可以非常便宜地买到,但是番茄在中国的真正大面积种植那是年以后的事。
番茄是管状花目茄科,它跟柿子没啥关系,倒是跟茄子和辣椒是近亲,只是因为形状像柿子,所以中国的老百姓称之为“西红柿”。
我们今天可以见到种类繁多的番茄,根据不同的果实,可以分为粉果番茄、红果番茄、黄果番茄、绿果番茄、紫色番茄、多彩番茄等,但这都是人类培育后的品种,统称为“栽培番茄”。
在南美洲生长着最原始的番茄(以产地命名为加勒帕格斯番茄),这种最原始的番茄也只有一般的葡萄大小。
由此可见,从人类发现番茄这种美妙的生物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研究和改良。
直到来到中国这片富饶丰茂的土地遇到勤奋聪慧的中国人,番茄的价值大放异彩。
现在市场上的番茄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鲜食番茄,一种是加工番茄。
鲜食番茄就是我们日常在菜市场看到的番茄品种,而加工番茄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它主要用来加工番茄酱和一些番茄红素之类的产品。
在我国的大西北,独特的地理气候是番茄生长的绝佳环境,在这里便诞生了世界三大制酱加工番茄种植基地之一。
番茄酱以成熟的红番茄为原料,经破碎、打浆等工序,制成鲜红色的酱状体,它不但营养丰富,还可以调配成各种口味的番茄酱。
番茄酱在西餐中运用十分广泛,甚至像红酒一样,有专业的番茄酱品尝师为这些番茄酱测评打分,因此不是所有的番茄都适合做番茄酱,也不是所有的番茄酱都叫中国番茄酱。
那么怎样才能制作出好吃又营养丰富的番茄酱呢?
中国的传统医学里非常讲究药材的“道地”,在番茄酱制造行业里也适用这一原理,因为好的番茄酱不是加工出来,而是种植出来,原料的“道地”才是整个产业的核心。
中国的大西北拥有适宜番茄生长的绝佳自然条件,但是想要生产出畅销世界的番茄酱不能完全靠老天爷赏饭吃,尤其是庞大的市场需要必须要满足大规模的种植,这更是需要现代农业科技从育种到种植、收获、储运、加工的全程支持。
从种植的角度来说,需要的番茄品种可以在粗放的管理条件下也可以生长得很好,比如它需要抗旱节水、抗病虫少用农药,还有尽量可以少施肥,当然产量要可观。
从收获的角度来说,大规模的种植不可能靠人工采摘完成,而机械大面积采摘的前提又必须保证果实在同一时段的大部分成熟,至少也要做到85%的果实成熟。
从储存运输的角度来说,制酱用途的番茄又必须耐挤压,我们平时吃的那种鲜食番茄一捏就破,那是肯定不行的。
最后到了加工的环节,又要求番茄的含糖量要高,番茄红素含量也要高,如果是一些特殊用途的产品,还要求加工出来的番茄酱的粘稠度要高,还有一些低酸冷破的番茄酱,又要求必须是低酸的。
这么多的要求,大自然就是再怎么慷慨也不会如此溺爱人类吧,毕竟造物主创造番茄这种生物的目的不是为了专门满足人类的番茄酱需求。
如何才能培育种出种植户和加工厂满意,最终让消费者满意的番茄品种呢?
只有科技的力量才能满足人类的定制需求!
在数量繁多的番茄家族中,科研人员针对性挑选需要的番茄性状基因,但最大的挑战是需要把如此众多的性状聚合在一个品种上。
这不是简单的1+1=2的数学题,转一个基因容易一些,但要转两个三个基因的时候难度就大了。
现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已经成为提高育种效率的利器,与传统育种中的杂交和回交相比,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能够缩短一个基因转育时间为5代,实现两个基因的聚合,从原来的13代缩短至7代。
就这样,一个聚合所有人类需要性状基因的番茄品种诞生了。它
拥有一次性成熟基因,方便机械像收割麦子玉米一样大规模一次采收。
拥有矮生基因,种植管理中不用绑蔓,大量节约人工,栽培效率高。
拥有果实易脱落基因,机械收获方便。
……
比普通番茄小,但果实更皮实,抗压力超80牛顿,是普通鲜食番茄的近三倍。
但这么硬的番茄却在成熟度上毫不含糊,无论是糖度还是番茄红色素均上乘。
每到收获季节,在通过质检员进一步的检验后,这些满载着人类科技智慧的加工番茄才最终进入加工车间,最终代表中国制造业的实力走向世界丰富人类的餐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