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之后,当人体进入40岁,各个器官功能开始渐渐下降。而且这个时期的人群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就会加大患上各种疾病的概率,对健康有着较大影响。
尤其是以下几种疾病,好发于中年人群当中。
中年人群容易患上哪些慢性疾病?
一、高血压
高血压患病率虽然十分高(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亿,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将近3个高血压),但却一直不被人们重视,而且越来越年轻化。高血压这个病,太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进行重视了。
1、高血压背后可怕的并发症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实际症状出现之前,高血压可以安静地损害身体十几年,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会慢慢出现头痛、头晕等状况。即使没有任何症状,长期的高血压也会血管受损,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有时候会来的猝不及防。
二、胃炎
人到中年之后,消化液的分泌会减少,胃蛋白酶以及胃液酸度的含量也会降低,而其他一些消化腺的功能也会处于减退状态当中。
如果此时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饮食、情绪等因素,就会导致胃部黏膜受到极大损害,很容易诱发慢性胃炎或者是萎缩性胃炎的出现。
一旦胃部黏膜出现炎症,消化、吸收功能会快速降低,而且会反复出现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一系列不适。
如果没有及早治疗,后期发展成胃癌的概率就会相对增加。
三、糖尿病
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中年人普遍存在应酬多、运动少的特点,这就导致很多中年人发胖,而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所以人到中年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
四、脂肪肝
中国脂肪肝的发病率达到了25%以上,尤其是对于长期喝酒、喜爱吃肉类食物以及久坐不运动的中年人群来说,患上脂肪肝的概率会特别高。
一旦患病,虽然患者并没有特别严重的不适感,但是,肝细胞内已经堆积了过多脂肪,导致肝脏的正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没能及早治疗,肝脏功能会继续受损,极有可能会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五、颈椎病
1、年龄增长,年龄原因是导致颈椎病很重要的要素之一,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各器官的磨损也会增加,尤其是对于椎骨以及椎骨间的各种韧带,可出现退行病变,从而导致颈椎病的发作。
2、外伤,对于一些中年人来说,如果在青少年时颈部有过外伤,也可因此引起颈椎病的发生,如颈椎骨折、颈椎脱位等,那么就易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年后更易出现颈椎问题。
3、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人体的椎间盘是由纤维环,髓核和椎体的透明板组成的,而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颈椎间盘也会出现退行性变,如出现骨刺等情况,这样就可导致脊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遭到压榨、影响,从而导致一些颈椎病的发生。
4、缓慢劳损,慢性劳损也是中年人患颈椎病的一个原因之一,颈椎长期劳损,可导致出现慢性损伤,其中不少中年人可因各种超越正常规模的过度活动而引起颈椎劳损,从而出现颈椎病。
预防方式:
1、不偏食,摄食营养应当平衡。
2、不反复食用同一食品。
3、避免饮食过量、过饱。
4、不嗜酒,饮酒不过度。
5、少抽烟。
6、摄食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7、摄入食盐不过量,不吃过热的饮食。
8、不吃烤焦的食品。
9、不吃发霉食品。
10、不过度受太阳曝晒。
11、避免过劳。
12、保持身体清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