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我国是高血压大国,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患者人数达2.7亿,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的死亡人数达万。虽然近年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明显提高,知晓率从年的27%升至年的51.6%,同期治疗率从12.0%升至45.8%,控制率从3.0%升至16.8%,对于有上亿高血压患者的中国,这意味着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人数十年内增加了近三千万,血压控制达到目标水平的人数增加了万。但是,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特别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远地区情况尤为严重。所以高血压的防控仍任重而道远。
高血压常见小问题,你知道吗?
Q
高血压不治疗,行吗?
A
不行!
高血压是当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若不进行治疗,任其自然发展,则会明显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的风险。研究证明,收缩压降低10mmHg,中风的危险性就可减少56%,冠心病危险性减少37%。
Q
没有症状需要治疗吗?
A
需要!
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相关,而与患者自身症状不一定相关,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必须及时治疗,且要早期治疗。
Q
可以随意选用降压药物吗?
A
不可以!
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压严重程度、并发症、合并症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急症应选用快速降压药。
控制血压选用长效且效果平稳的降压药。
一种药物效果不满意需请教医生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有并发症时应选用对相应靶器官有保护的药物。
Q
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可停药吗?
A
不可以!
目前尚无治愈高血压的方法。所有降压药都只有在服药期间才有效。如果血压正常就停药,那么血压或早或晚将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因此,降压药需长期服用。选择适合的药物,把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范围,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Q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
A
不是。
高血压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故有些患者并没有不适的感觉)。所以除了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如果超出了调节范围,重要脏器的血流量不能保证,反而会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
对年轻人难治性高血压,要警惕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传统检查难确诊,基因检测优势大。目前已确认的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有十余种,如家族性醛固酮血症、11-β羟化酶缺乏症、Liddle综合征等。
临床上,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査以及影像学检査对疾病做出诊断。但是,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生化指标检出率低且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影像学检査费用昂贵且易漏诊。这使传统检测手段难以对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做出明确诊断,为针对性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基因检测在众多方面优势明显。
单基因高血压适用人群
1.40岁之前发病的、没有明显高血压风险因素(肥胖、长期烟酒史、长期熬夜)的血压高患者;<30岁的强烈推荐;
2.20岁的高血压患者,即使肥胖也建议检测;
3.有或者无高血压家族史者,如果有早发高血压家族史的强烈推荐;
4.长期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仍欠佳者建议检测;
5.对检测到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致病基因突变患者的家属,建议进行特定变异位点检测。
来源:医院
往期精彩回顾
◆
上班啦!办公场所如何做好防控?
◆宅家中!居家如何做好防控?◆
住酒店!宾馆如何做好防控?
◆
购物趴!商场如何做好防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