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我国是高血压大国,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患者人数达2.7亿,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的死亡人数达万。虽然近年来,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明显提高,知晓率从年的27%升至年的51.6%,同期治疗率从12.0%升至45.8%,控制率从3.0%升至16.8%,对于有上亿高血压患者的中国,这意味着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人数十年内增加了近三千万,血压控制达到目标水平的人数增加了万。但是,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特别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远地区情况尤为严重。所以高血压的防控仍任重而道远。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一般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通常简称为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目前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终身性疾病,目前任何药物均不可能彻底治愈高血压,高需要需要终身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以达到最好的生活状态。患者不应相信所谓的彻底治愈/告别高血压之类的欺诈性广告,以免延误病情。
高血压的分类
按WHO的标准,人体正常血压为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在~mmHg和(或)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正常人的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升高。
从医学上来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高血压的分级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
<80
正常高值
~
80~89
高血压
≥
≥90
1级高血压(轻度)
~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
~
3级高血压(重度)
≥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90
上表: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注: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高血压的症状
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一般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的关联,因高血压性血管痉挛或扩张所致。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高血压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其他原因的头痛,往往与血压高度无关,例如精神焦虑性头痛、偏头痛、青光眼等。如果突然发生严重头晕与眩晕,要注意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过度降压、直立性低血压,这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减退者容易发生。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另外,有些症状可能是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所致。
高血压常见小问题,你知道吗?
Q
高血压不治疗,行吗?
A
不行!
高血压是当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若不进行治疗,任其自然发展,则会明显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的风险。研究证明,收缩压降低10mmHg,中风的危险性就可减少56%,冠心病危险性减少37%。
Q
没有症状需要治疗吗?
A
需要!
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相关,而与患者自身症状不一定相关,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必须及时治疗,且要早期治疗。
Q
可以随意选用降压药物吗?
A
不可以!
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压严重程度、并发症、合并症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急症应选用快速降压药。
控制血压选用长效且效果平稳的降压药。
一种药物效果不满意需请教医生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有并发症时应选用对相应靶器官有保护的药物。
Q
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可停药吗?
A
不可以!
目前尚无治愈高血压的方法。所有降压药都只有在服药期间才有效。如果血压正常就停药,那么血压或早或晚将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因此,降压药需长期服用。选择适合的药物,把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范围,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Q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吗?
A
不是。
高血压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故有些患者并没有不适的感觉)。所以除了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如果超出了调节范围,重要脏器的血流量不能保证,反而会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
对年轻人难治性高血压,要警惕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传统检查难确诊,基因检测优势大。目前已确认的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有十余种,如家族性醛固酮血症、11-β羟化酶缺乏症、Liddle综合征等。
临床上,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査以及影像学检査对疾病做出诊断。但是,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生化指标检出率低且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影像学检査费用昂贵且易漏诊。这使传统检测手段难以对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做出明确诊断,为针对性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基因检测在众多方面优势明显。
单基因高血压适用人群
1.40岁之前发病的、没有明显高血压风险因素(肥胖、长期烟酒史、长期熬夜)的血压高患者;<30岁的强烈推荐;
2.20岁的高血压患者,即使肥胖也建议检测;
3.有或者无高血压家族史者,如果有早发高血压家族史的强烈推荐;
4.长期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仍欠佳者建议检测;
5.对检测到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致病基因突变患者的家属,建议进行特定变异位点检测。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指导
一、心理指导
保持平静心境,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冷静,善于释放较大的精神压力,多与他人交流,维持血压稳定。
二、饮食指导
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主,设法减轻体重,多食含钾食物,如蔬菜和水果。戒烟并尽量少饮酒。
三、作息指导
保持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学会放松自己,选择适合的运动锻炼和放松疗法。运动宜以能耐受的有氧运动为主。
四、血压监测指导
如有条件,可用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了解动态血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供医生指导用药及个人作息参考。注意24小时内血压变化中的两个指标:①两个峰值:10:00和18:00达最高。②两个谷值:3:00和14:00达最低。
五、用药指导
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口服降压药降压(禁忌自行停药),并坚持长期用药。了解降压药的副作用,症状明显时,应报告医生。用药过程中,坐位起立或卧位起坐时,动作应缓慢,以免血压突然降低而引起晕厥。
中医疗法
?????1、常喝保健降压茶:用适量的菊花、槐花、荷叶、莲子心、玉米须、决明子、山楂、枸杞(每次两三种)泡茶,长期饮用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2、足疗降压:按照图中反射区揉按,可缓解高血压症状。?????
血压应该降到什么程度呢?
基本标准:
目标为血压至少降低20/10mmHg,最好是</90mmHg
最佳标准:
<65岁,如能耐受,目标血压</80mmHg(但应>/70mmHg);
≥65岁,如能耐受,目标血压</90mmHg,但应根据虚弱情况、独立生活力和可耐受情况,考虑设定个体化的血压目标。
若您的血压容易发生波动,请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随时留意血压,加强监测,适当增加测量血压的次数。如需要改变药物剂量或者种类,应先与医生商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以免擅自改变造成严重后果。如发现血压明显上升或有头晕、头痛等身体不适症状出现时,医院就诊。疫情尚未结束,勤洗手,戴口罩,做好防护!
图文编辑
宣教科
医院宗旨中医立院继承创新追求卓越济世苍生
院训仁爱●诚信●精博●进取急救
-682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