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老龄化严重,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出现一些潜在疾病,尤其是以慢性疾病为主,60岁以后高血压就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慢性疾病,且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较广。
据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约有3亿多人患有高血压症状,相当于每个家庭中就有1~2个高血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饮食结构有关,生活习惯不健康,使发病率逐年增高。
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如何降压,如何控制血压。
人过60,基本已经在家享儿女之福,分享过期间安稳日子,可又担惊受怕高血压的问题,多数人会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也会在家定时测量血压,来观察自己的血压是否达标。
60岁后,血压控制在多少比较理想?
据临床正常血压范围,成年人血压标准值为/80毫米汞柱,也就是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属于高血压了。
但是每个国家人民体质不同,所以对血压的标准也会有所偏差,在我国将高血压参考标准定为/90毫米汞柱,一旦超出这个数值,就被初步判定为是高血压了。
当然根据这个标准值也不可一概而论,因为不同阶段的人身体状况不同,所以血压衡量的标准值也会有偏差。
随着临床调查愈发深入,最终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会不断增长这种情况自然会导致脑血管疾病风险提高,所以对老年人来说血压标准应该引起重视,要尽可能的调整。
提醒:降压标准并非/90
根据欧美国家最新发布的高血压指南来看,无论任何年纪以及存在不同病史,健康血压标准都应该保持在/80毫米汞柱以下。
如果能把血压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可有效降低一些疾病的出现,比如肾衰竭,慢性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标准可适当放宽,可将血压稳定于/90毫米汞柱以内,若能保持一段时间逐渐耐受,可以试着继续努力,将血压稳定到/80毫米汞柱。
在这个过程中,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者对药物不耐受,身体出现各项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先不要着急着降血压,最重要的是在于保持。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也有所发现,对于老年人来说高血压若能采取加强降压治疗,稳定在/80毫米汞柱以下,才能有效降低中风风险。
若能保持在这个值的话,对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率会有效降低31%,其他疾病的发生率也会降低到16%左右,与普通降压效果相比,强降压可更好减少患者肾肝功能的损伤。
就目前我国高血压,只能建议针对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降压标准不建议保持在/90毫米汞柱以下,而应控制在/80毫米汞柱以下,这样才能更好维护生命安全。
安全提示,老年人血压并不是越低越好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血压过高会影响健康,所以在降压方面急于求成大量服用药物,主要目的就是把血压给降下去。
要知道这样的操作其实是在透支身体,如果降压幅度太快,会导致心血管受影响,反而危及健康。
想要降压,应首先把血压稳定在/90毫米汞柱以下,然后搭配适量的运动,通过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改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一段时间,身体适应后可采取下一步降压计划。
如此循循渐进的一步一步来,否则操之过急反而严重影响健康。
其次,服用降压药物期间,医生还可能会采取联合服药方式,这样的治疗方法可能会使高血压稳步下降,但同时也可能会连带低血压降低。
60岁以后的患者,若低压下跌到60毫米汞柱以下,会引起严重的心脏供血能力不足,氧气缺乏,出现缺血诱发心衰,严重的会诱发猝死。
最后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医嘱,根据自身病情,合理服用降压药物,才能对后续长期稳定起到治疗效果。
还应积极复查,根据血压变化来改变用药,改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坚持运动,锻炼调整好心态,有助血压稳定,维护身体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