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症状 > 疾病病因 > 用ldquo治未病rdquo理论

用ldquo治未病rdquo理论

发布时间:2022-5-9 14:33:38   点击数:

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在我国有高达3亿左右的患者。然而,有部分患者虽然血压已超过/90mmHg,却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不适感,这种无症状性高血压很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继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针对无症状性高血压,中医辨证思路多以“治未病”理论和“中医体质分类”学说为基础。“治未病”理论源于《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患者已有血压增高,但症状不明显,这种状况中医称之为“欲病”。《备急千金要方》云“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

对于“欲病”状态的高血压患者,需根据体质偏颇、高血压疾病特点进行辩证分析。高血压“已病”多见眩晕、头痛,中医病名对应为“风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高血压“已病”状态为“肝病”,治其“欲病”当先“实脾”。但实脾为治疗总则,非单纯健脾补气,而应结合中医体质学说进行医治。

通过临床体质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体质以痰湿质、阴虚质、阳亢质居多,另有少部分淤血质。痰湿质要健脾渗湿,阴虚质需滋补肝肾,阳亢质应平肝潜阳,淤血质则要活血化淤。

对无症状性高血压的治疗,遵循治未病理论、中医体质学说辨证遣方的同时,可有选择性地使用现代药理研究中有降压功效的中药。如:

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防己、黄芩、钩藤、益母草、赤芍、白芍、罗布麻叶、银杏叶、菊花等;

具有利尿降压作用的泽泻、茯苓、防己、杜仲叶、桑寄生、茵陈蒿、龙胆草、罗布麻等;

具有中枢降压作用的远志、酸枣仁、钩藤、桑寄生、全蝎、地龙等;

具有钙离子阻滞作用的当归、赤芍、红花、川芎、丹参、肉桂、五味子、白芷、羌活、独活、葶苈子、桑白皮、海金砂、龙眼肉等;

具有β受体阻断作用的葛根、佛手、仙灵脾等;

具有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山楂、何首乌、白芍、木贼、红花、板蓝根、青风藤、海风藤、牛膝、泽泻、海金砂、胆南星、法半夏、栝楼、青木香、降香、细辛等。

而对于那些经药理研究证实具有升压作用的中药,如枳实、青皮、麻黄、蓖麻子等,则要尽量规避。

此外,配合贴敷疗法、耳穴压豆、浴足疗法、药枕疗法等,可提高疗效。如取吴茱萸粉10克,用适量醋调糊,睡前贴敷于涌泉穴至次晨,或用吴茱萸、川芎、牛膝研末,外敷于足部;或用怀牛膝、川芎各30克,天麻、钩藤(后下)、夏枯草、吴茱萸、肉桂各10克,水煎,每日睡前浴足,每次30分钟;或取桑寄生、夏枯草、钩藤、菊花、罗布麻叶、生槐花、灯心草、绿豆衣、薄荷、冰片装入一布袋内,置于睡枕上,枕风池、风府、大椎穴,每袋药可枕1~2个月,都是行之有效的辅助降压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dingjiaf.com/jbby/802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