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怕血压高,但对低血压却不太在意,事实上低血压比高血压更可怕。
血压过低的伤害不亚于高血压,会引发脑梗、心绞痛,甚至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临床上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因为血压太低而诱发了心血管意外。
“高血压主要是对心脏、大脑、肾脏、眼睛及全身的大血管造成危害,而一旦出现低血压则可能导致全身各个器官缺血。”
低血压病因多为素体虚弱,气血两虚所致
在中医方面,低血压属于虚损、眩晕、昏阙范畴。其症状为头晕眼花、头痛、健忘,心慌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形体消瘦等症状。
低血压是指由于血压降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本病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及老年人,属中医学“虚劳”“眩晕”“晕厥”等范畴。
病因多为素体虚弱,气血两虚所致。治疗低血压的方法在于“补气”,其中又以补益心脾之气为第一要旨,通过甘温补气的方法,健旺心脾,补益气血,进而升压定眩。
低血压病症与高血压病症的发病机理是相反的,但是用艾灸疗法来调理低血压,其对症穴位大同小异,这再次说明了艾灸具有双向调理的作用!
艾灸能“补气”,解决低血压很简单
:头晕、头痛、眼黑、疲乏无力,冷汗,心慌气短,甚至出现少尿、昏厥或休克;兼见面色萎黄、消化不良、精神不振、畏寒肢冷等。
:百会穴、大椎穴、肾俞穴、足三里穴、神阙穴、关元穴。
1、百会穴
本穴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的作用。
2、神阙穴
神阙穴具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之功效。
3、关元穴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
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具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补益元气之功效。
4、大椎穴
大椎穴是督脉的一个穴位;与六条阳经相交汇,艾灸大椎穴可升一身之阳气。
5、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具有强壮作用,为人体保健要穴。
艾灸足三里,可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6、肾俞穴
艾灸肾俞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养护好先天之本,激发先天潜能,充沛人体精力,促进人体造血和排毒机能,达到祛除病痛、养生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艾灸期间不应着风受凉,保持平和情绪。艾灸一向是慢功出奇效,无论是养生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坚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