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作者:买尔哈巴贾白雪姜鹏马宁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临床病史及影像分析
患者,男性,58岁,因言语不清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出现言语不清,伴有头晕、饮水呛咳,发病后就诊于我院,头部MRI提示双侧小脑、脑桥、中脑多发亚急性梗死灶(图1),MRA示右椎动脉颅内段多发重度狭窄,左椎动脉颅内段显影不清,基底动脉中段中度狭窄(图2)。
图1
图2
弓上CTA示:右椎动脉开口处中-重度狭窄,右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图3A,B);左椎动脉开口处及V4段重度狭窄(图3A,C)。
图3
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2型糖尿病病史1年;曾患2次脑梗死(年及年,均为后循环梗死),遗留言语欠清晰;乙肝病毒携带者20余年;年发现左侧后交通动脉瘤,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术后遗留左眼上下视不能,左侧瞳孔反射消失。吸烟近40年,戒烟1年。
查体: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左侧瞳孔直径4mm,右侧瞳孔直径2.5mm,左侧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右侧灵敏,左眼上下运动受限,余各向运动充分,伸舌右偏。四肢肌力5级,右侧指鼻、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右侧巴氏征阳性,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口服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
诊断:
右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
左椎动脉V1段、V4段重度狭窄
脑梗死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左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
术前讨论:
患者因后循环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入院,头磁共振证实后循环新发梗死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大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既往多次脑梗死病史,头MRA及弓上CTA提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考虑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责任动脉考虑椎动脉狭窄,拟行椎动脉重度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患者双侧椎动脉V4段均存在重度狭窄,双椎发育均衡,但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拟现行血管造影术,根据造影情况再行定夺手术血管。相关风险: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医源性夹层,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等。
治疗过程:
全麻下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8F动脉鞘,沿动脉鞘送入常规泥鳅导丝+5F单弯导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前循环血管未见明显狭窄,双侧胚胎大脑后动脉(图4A-D);左椎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远端闭塞(图5A,B),右椎动脉开口处中-重度狭窄,V4段重度狭窄,狭窄率90%左右,V4段-基底动脉中度狭窄(图5C,D),根据造影结果准备处理右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
图4
图5
在路径图引导下,沿泥鳅导丝将6F导引导管与5F多功能导管同轴越过右椎动脉V1段,送至右椎动脉V2段,其后造影显示右椎动脉V3段闭塞,考虑输送导引导管过程中发生急性栓塞(图6)。
图6
沿导引导管将微导丝Synchro(cm,0.″)与SL-10微导管同轴越过闭塞段至基底动脉,造影证实位于血管真腔内(图7A),沿微导丝送入Soft球囊(2mm×20mm)至右椎V4段狭窄处,准确定位后缓慢扩张(图7B),撤出球囊后造影见右椎动脉V3段远端仍未显影(图7C,D)。
图7
交换技术更换Rebar-18支架微导管,送入Solitaire(6mm×30mm)取栓支架,到位后成功打开(图8A,B),回撤支架微导管系统同时抽吸导引导管,支架撤出体外见支架内少许血栓。再次造影见基底动脉及远端显影良好,右椎动脉V4段仍有局部充盈缺损(图8C箭头处)。
图8
沿微导丝送入Apollo(2.5mm×13mm)支架至充盈缺损处,到位后释放支架,支架顺利张开后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支架完全覆盖狭窄段,狭窄明显改善,狭窄段远端前向血流改善(TICI分级3级)(图9A,B),观察10分钟后,造影见支架内无急性血栓形成,远端分支血管无急性闭塞征象,结束治疗。
图9
讨论
本例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后循环反复发生卒中事件,故有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征,本例患者双侧椎动脉均势,但造影提示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颅内段闭塞;经考虑处理右椎动脉V4段局限性重度狭窄。治疗过程中导引导管到位后出现椎动脉颅内段闭塞,考虑近段栓子脱落堵塞,因合并基础狭窄,先选择球囊扩张。扩张后血管无再通,遂予支架取栓治疗。取栓后局部仍有充盈缺损,考虑系血管内操作后内膜损伤,予球扩式支架治疗后缓解。本例术后患者头晕症状明显改善,远期疗效有待随访。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