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的血压还好吗?”
提起高血压,大家都不陌生。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人群呈升高趋势。要知道,长期的血压升高而不良好控制,会引起中风、高心病、冠心病、动脉瘤、肾衰竭等诸多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那面对恼人的高血压,我们该如何有效防治呢?对此,重庆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苏立教授提醒,防治高血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
专家简介苏立,心血管内科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中国老年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全国委员,重庆市老年医学会慢病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委会委员,卫生部介入诊疗技术基地培训导师,重庆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在临床中,很多高血压患者最常问的问题就是“我也好好吃药了,怎么血压就是控制不好呢?”其实,除了血压本身存在一定的波动外,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存在认识误区——那就是“血压高靠吃降压药就好了”!
事实上,在高血压的防治中,绝不单单是处方几个降压药那么简单,更要从生活方式上进行干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控制的基础。而且,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所有患者都应采用。
一、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适度减少钠盐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显示,盐摄入过多和(或)钾摄入不足,以及钾钠摄入比值较低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含盐量的豆瓣酱等);
(2)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3)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
(4)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低钠富钾的替代盐;
(5)增加富钾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量;但应注意,肾功能不全者补钾前应咨询医生。
二、合理膳食,平衡膳食合理膳食模式可降低人群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建议高血压患者和有进展为高血压风险的正常血压者,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三、控制体重,限制总热量推荐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18.5~23.9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建议所有超重和肥胖患者减重。
在膳食平衡基础上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控制高热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和酒类等)的摄入,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提倡进行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减少久坐时间。此外,行为疗法,如建立节食意识、制定用餐计划、记录摄入食物种类和重量、计算热量等,也对减轻体重有一定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减重计划应长期坚持,速度因人而异,不可急于求成。建议将目标定为一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
四、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戒烟虽不能降低血压,但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为此,强烈建议和监督高血压患者戒烟。
五、不饮或限制饮酒过量饮酒会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限制饮酒可使血压降低。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和长期饮用大量啤酒。
建议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每周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g,女性不超过80g。而白酒、葡萄酒、啤酒摄入量分别少于50ml、ml、ml。
六、增加运动高血压患者定期锻炼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因此,建议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了降低血压),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形式可采取有氧、阻抗和伸展等,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高危患者运动前需进行评估。
七、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减轻精神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有助于降压。如果在自我调节无果的情况下,患者也可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避免由于精神压力导致的血压波动。生活中,还有一类患者,一旦遇到血压稍有波动,就极度紧张,甚至深夜也要起床测量血压,越测血压越高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也是精神极度紧张焦虑导致的。
总之,高血压发生发展与不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规律服用降压药非常重要,同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在血压长期平稳控制中也不可或缺。防治高血压,需要你我共同行动!
来源:重庆市健康教育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