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症状 > 疾病病因 > 养生有道刘燕池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

养生有道刘燕池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

发布时间:2017-10-4 11:14:22   点击数:

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刘燕池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肝,但与肾、脾、心、肺等脏腑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灵活运用本虚标实和五脏同调的相关理论,通过兼顾五脏和对风、火、痰湿、瘀等病理因素并调的方法,可起到综合治疗的效应。同时分析刘教授自拟基本方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意及药物的加减规律,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诊疗方法。(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全球高血压病患者总数超过10亿人,中国高血压人数达2亿,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现代医学在降压治疗上取得进展,更加   刘燕池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学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三批和第四批名医师带徒指导教师、北京市“刘燕池名医工作站”、国家中医药局“刘燕池名医工作室”的主持人。刘教授精于辨证,考虑周密,用药灵活而不失法度,尤善从“五脏同调”治疗高血压病,治疗思想独具特色。

1刘燕池教授论五脏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关于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一般认为该病属于中医眩晕证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现代大多数医家们也认为“眩晕的病位在头窍,病变脏腑以肝为主,涉及脾、肾”。纵览这些论述,从内生病理因素来看主要为“痰浊和瘀血”;从脏腑方面来看,主要涉及肝脾肾;从正气方面来看,多为阴虚阳亢。刘教授认为在高血压病发病的病因病机中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及内生的病理因素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五脏功能失调是产生内生病理因素的基础,而内生病理因素进一步加剧五脏功能的失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刘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实质上是五脏功能失调,本虚标实。

1.1肝与高血压病

  肝为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体阴用阳。《内经》中指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若肝阴不足,无法涵敛肝阳,则易导致肝阳生发太过而有上亢之势。所以刘燕池教授认为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即是患者由于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致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见因长期忧思过度,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阳亢风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

  所以此时的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往往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恼怒加重,肢体震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

1.2肾与高血压病

  肾藏精,肝藏血;肾主封藏,肝主疏泄,所以肾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上。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有记载“北方生寒……肾生骨髓,髓生肝。”更加明确地指出了肾、肝间的母子关系。肾阴是一身之阴的根本,只有肾阴充盛才能滋养肝阴,所以当肾阴不足,肝阴失其所养,则会导致阴不敛阳,肝阳上亢。此时的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弦细。

  在高血压病的辨证中,刘燕池教授认为还需要特别注意辨识肾阳虚为主的证型。肾阳虚不能蒸腾气化水液,水液内停则增加心脏的容量负荷,使循环血量增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最终使高血压病的症状加重。此时临床多表现为眩晕耳鸣,腰膝酸冷,尿少,肢体浮肿,畏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

1.3脾与高血压病

  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运化水谷,散精于肝,利于肝的疏泄。刘燕池教授认为现代人长期大量进食肥甘厚味,肥甘厚味易生湿助热,使得内生湿热邪气阻滞于胃和肠道,加上“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受损,更易生湿,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土壅则木郁,肝失疏泄,同时湿邪阻滞气机,气机不畅,“气有余便是火”,则致肝气亢盛,风阳上扰清窍。所以此时的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如裹,乏力脘痞腹胀,纳呆腹胀,肠鸣泄泻,困倦嗜睡,舌苔腻,脉弦滑。

1.4心与高血压病

  心主血脉,推动血行,心藏神,主司精神活动。刘燕池教授认为此高血压病宜从肝与心的相生关系分析入手,肝与心具有木生火的母子关系,所以可表现为子病及母的三个方面:(1)心血不足,子行虚弱,累及母行,引起母行不足,故肝血亦亏,终致子母两行皆虚的心肝血虚证,临床多表现为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多梦等;(2)心火亢盛,引发肝火亢盛,子病犯母,导致心肝火旺,多表现为头痛头胀,眩晕耳鸣,烦躁易怒等;(3)心火亢盛,损伤肝阴,子盗母气,故临床上也可兼见前两方面的症状。

1.5肺与高血压病

  《素问·刺禁论》指出了肝与肺的气机运动:“肝升于左,肺藏于右”,所以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调节气机升降方面。刘燕池教授认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以清肃下行为顺,肺气降则全身气机升降失调,有利于肝气上升并防止其升发太过,所以若肺失其清肃,则易致肝气上逆升发太过,此时临床往往有眩晕头痛、胸胁胀满、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的表现。

  由此可见,其余四脏功能失调皆可影响及肝,出现高血压病,临证必须分辨虚损程度,并根据五脏失调的具体情况加以诊断治疗,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2刘燕池教授论各病理因素与高血压病关系

  在高血压病发病过程中,除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外,还会与风、火、痰湿、瘀等多种病理因素存在相关,这是由于脏腑功能失常,因虚致实,产生了各种病理因素。因此,临床诊治中还必须权衡这些因素所影响病情的比重多少加以分别用药。

  风邪:多由于情志所伤,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浮阳不潜,久之则阳愈浮而阴愈亏,终至阴不敛阳,肝之阳气升动而无制,便亢而化风。临床上多表现为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仆等肝风内动的症状,而肝型高血压病的症状则以肝郁化火、肝阳上亢为主,产生风邪的病理因素是长期脏腑功能失调的后期变化。

  火邪:阴虚则阳亢,该火邪多指阴虚火旺所致之虚火。临床上多表现为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痰湿:痰湿多表现为病程缠绵,眩晕,头重昏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苔白腻,脉弦滑等痰湿偏盛为主的症状,而脾型高血压病的症状则是以脾虚证为主,是长期痰湿困脾,因实致虚所致的虚证证候。

  瘀血:常伴有心脑系方面的症状,多为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黯、舌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综上,各种病理因素在高血压病发病过程中虽然可以单独存在,但随着病变过程延长,往往以多种因素相间的证候出现。因此,必须用整体、辩证的思维,动态看待各种病理因素的兼夹,进行辨证治疗。

专家介绍

刘燕池 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医疗、教学、科研五十年,主治肝病、肾病、冠心病、高血压、胃肠病、糖尿病、咳喘、过敏性疾病、胆囊炎、胆结石、慢性咽炎、鼻炎、疲劳综合症、肿瘤术后调治、性功能障碍、不孕不育症、子宫内膜异位、白塞氏病、乳腺病、慢性盆腔炎、顽固痤疮和湿疹等内、妇、皮科病症,以及各种虚证的调理,疗效卓著,声誉颇高。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挂号费: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

环球中医药 年10月第9卷第10期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方法
白癜风初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dingjiaf.com/jbby/72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