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头晕、心悸,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症状。但也有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却突发心梗、脑梗,一查竟有高血压的例子。5月17日是第13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医院心血管内科郑向清主任表示,无症状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比有症状的高血压更具危险性。那么,人们该如何提高对血压的控制率呢?
郑向清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控制率低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65亿高血压患者,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郑向清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在逐年增高。但我国高血压知晓率不到50%,控制率仅在13.8%左右,治疗率在41.1%左右。
而导致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很多人意识不到高血压的危害,对医生的依从性较差;二是,社会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因此,除了患者要提高对血压的重视、筛查外,社会健康管理机构也应多做高血压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的依从性。
无症状高血压比有症状更危险
在临床中,多数患者不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直至发生心脏病、脑梗、肾衰等并发症时,才知道自己血压高。“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有症状可循,无症状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郑向清指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感受阈值不同,当血压缓慢升高时,较耐受的患者会渐渐适应这种变化,就可能出现“无症状”的高血压状态。
高血压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代表没有对身体造成损害。同时由于没有引起不适,患者往往忽略就医,反而比有症状的高血压危害性更大。持续的血压升高,会损害人体的心、脑、肾三大器官和全身血管,严重时会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肾衰竭、眼底病变等急症。
发现血压高了先调整生活方式
“一般血压≥/90mmHg,便被认为可能是高血压。”郑向清说,治疗高血压,目前包括非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两种。对于处于临界值的高血压或轻度高血压,一般建议先通过3~6个月的非药物疗法来进行降压。比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体重体重,增加运动等。
如果通过非药物疗法,血压不能降至正常范围,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来降压。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比如一查出来就达/mmHg的3级高血压患者,则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
正确选用降压药别追求短效快速
很多患者一发现血压高了,就追求能快速降压的药物,或听取病友的推荐而用药。还有患者认为发现高血压就要终身吃药,那还不如晚点发现,晚点吃药,等等。
郑向清认为,这些想法都很危险。现在降血压药物不提倡用吸收快、起效快的短效降压药,都要求用疗效较好的长效缓释降压药。同时,如果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是可以调整用药剂量,比如减量调整等。当然不是一发现血压降下来了,就马上停药或减药。因此,是否需要停药、减药、换药,具体怎么调整剂量,都需要听取医生的建议。
戳原文,订健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