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症状 > 疾病治疗 > 每4个重庆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年轻人也频

每4个重庆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年轻人也频

发布时间:2021-2-28 18:22:42   点击数: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来自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

全市高血压患病率为25.2%,

这意味着每4个重庆人中

就有1人患高血压,

且这一数字还在上升。

看到这个数据,

不少人一定认为

这其中的1人是老年人吧?

No!NO!NO!

数据显示,

30—39岁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达11.5%!

饮食油腻、不良生活习惯是祸根

家住大坪的刘诚鹏,今年34岁,是典型的吃货,“我每天早上都要吃小面,一周至少吃四顿火锅,晚上还要加餐。”虽然身高只有1.72米,刘诚鹏体重却有90多公斤。

  

上个月中旬,他突然浑身冒汗,还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患上高血压,“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会有高血压?”这让刘诚鹏困惑不已。

  

“究其原因,就是吃得太油腻了。”医院心内科耿召华副教授说,近年来高血压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耿召华认为重庆人喜欢吃小面、火锅、烧烤等高脂肪食物,且吃得咸,这些都可能引发高血压。

他解释说,人们吃进去的脂肪一般不容易消化,而是粘在血管壁上,从而减少了血液流动的空间,血管压力增大,J就容易患上高血压,再加上不运动、睡得晚等不良生活习惯,就更加危险了。

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偏低

虽然高血压发病率高,但患者知晓率却不容乐观。

据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仅为24%,也就是说近八成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很多前来看诊的患者家里没有血压仪,有些人甚至从未测过血压。”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迟路湘说,尤其是年轻患者始终觉得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利”,直到身体出现问题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患病。

他建议市民多吃蔬菜,每日进盐控制在2-5克以内。高血压患者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甜食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低脂奶制品等。

患有高血压容易引起这些并发症

你知道高血压,但对高血压并发症了解吗?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清武教授提醒,导致中风偏瘫的原因首先是高血压,80%的中风病人有高血压史。

杨清武教授介绍,舒张压急剧升高或血压波动较大时,更容易发生中风。

其次是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常伴有脑动脉硬化,风湿性心脏病易引起脑栓塞。

此外还有糖尿病,约有10%至30%的中风病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液黏稠度高,多有动脉硬化。

高血压十大误区

误区一:人老了,血压自然就比年轻人高,不必刻意控制

专家认为,这是想当然的说法。血压水平随着年龄升高绝非必然,更不能称为自然升高。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是一种病理现象,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很多老年病人在患高血压的同时,还伴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误区二:血压轻度升高,不需吃药

一项针对冠心病发病率的研究显示,轻度血压高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其中,收缩压—mmHg的占31.6%,—mmHg的占42.9%,mmHg者只占24.1%。

由此可见,轻度高血压患者也需要重视自己的病情,及时服用控制血压的药物。

误区三:没有不适症状,可以不用药

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不适感,只有在血压非常高时才会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有些患者误认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只要没有症状就可以不用药物治疗。

专家表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首先应当明确,高血压是一个可以没有症状的疾病,高血压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不是由临床症状引起的。

其次,血压值是决定患者用药的唯一标准。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也必须根据监测的血压水平来决定降压药的服药方法和剂量。

误区四:偶尔测的血压高就一定是高血压

专家认为,偶尔测的血压高,有可能是测量前心态不平或精神紧张等因素所致。

因此,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尤为重要。通常,自测高血压的方法为: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上6点~9点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下午18点~21点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

误区五:降压药的种类越单一越好

对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单一药物并不能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研究发现,7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需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如果单一地增加某一种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因此,专家建议,患者最好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而不是增加单一药物的剂量。

误区六:血压正常后就停药

专家提醒,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不可治愈,大多数人需终生服药,切不可吃吃停停。血压忽高忽低地波动有损于心、脑、肾等器官,危害很大,因此,即使血压得到控制,也要长期维持。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血压已经正常了,天天服用降压药会使自己的血压越来越低,这是不科学的。

专家认为,药物和食物一样,每天都要进行代谢,患者服用维持剂量的降压药,就像每天吃饭维持生命一样,不会使血压越降越低。

误区七:看一次病,长期不复诊

许多患者认为,自已照药方购药,医院检查。

专家提醒,每个人的病情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各种原因,血压会有所波动,比如在冬天,由于天气寒冷,血压会高一点,夏天血压就比较平稳。医院复查,就难以发现病情的变化情况,也难以达到降压治疗的目的。

误区八:把丹参片、保心丸等当成降压药

专家认为,丹参片、保心丸等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有一定益处,却并不具有确切的降压作用。高血压病人如果将这些药物当做降压药服用,十分可怕。

若在没控制好血压的情况下,服用此类活血化瘀的药,还会增加脑溢血的危险。

误区九:用中成药降压更好

有人认为,中药的副作用小些,降压效果也更好。

实际上,所有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误服中药致残、致死的情况也常有报道。

专家提醒,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都是短效降压药。必须每天按时服用三次。如果一天只吃一次,或没有严格按时服用,不但没有降压作用,反而会使血压发生大的波动,其副作用可能比长效降压药还要大些。

另外,患者还需注意分辨药物说明书的真伪。正规厂家生产的西药使用说明书非常全面、详细,即使发生非常低的不良反应亦被详尽列出。但市面上某些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很简单,副作用也未完全列出,需要患者仔细辨别。

误区十:不要一手拿着酒瓶,一手拿着药瓶

血压高服药很重要,但只注重吃药是不够的,非药物治疗也直接影响降压效果。

专家认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

所以,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减肥、限盐、合理膳食、戒烟、有氧运动等,否则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记者:李珩

编辑:崇云丰

校对:唐琴

审核:袁尚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dingjiaf.com/jbzl/628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