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为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主动脉夹层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占70%~80%,高血压可使动脉壁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弹力纤维常发生囊性变性或坏死,导致夹层形成。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为:大多数患者突发胸背部疼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起病后即达高峰,呈刀割或撕裂样、两侧血压不等。
胸痛常被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但心肌梗死时胸痛开始不甚剧烈,逐渐加重,或减轻后再加剧,不向胸部以下放射,伴心电图特征性变化,若有休克外貌则血压常低,也不引起两侧脉搏不等。
这五类人,更容易遭受主动脉夹层的困扰。1.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该症患者八成都有高血压病史。
有的病人平时血压控制得还可以,但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屏气用力等情况下,血压一过性升高,就可能诱发主动脉夹层。
2.动脉硬化患者动脉硬化患者主动脉的弹性变差,尤其是血管中层的结构变“糟了”,患者在上身突然扭转、伸展或抬起的瞬间,主动脉受到猛烈牵拉,就可能造成血管壁撕裂。我国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是我国主动脉夹层越来越多、且发病年龄早的主要原因。
3.肥胖者胖人腹部脂肪多,会造成膈肌上抬,主动脉根部须承受更多压力。
4.孕妇孕妇因为胎儿的存在,主动脉也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另外,孕妇由于激素变化会使主动脉中层发生囊性改变,因此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发人群。
5.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这是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这类人的心脏和大血管存在先天性缺陷,容易发生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的预防,调控血压是关键。如出现上述症状应避免活动、用力,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虽然主动脉夹层发病凶猛,但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它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月份和昼夜规律,在这些危险时刻不妨格外小心。每周三、十月份,主动脉夹层高发。
主动脉夹层属于心血管急危重症,死亡率高,但可防可控,关键是去除高危因素。1.控制好血压血压高不仅会慢慢地伤害心、脑、肾等器官,还会引发主动脉夹层这种能迅速夺去人性命的急症。
一旦发现血压偏高,一定要积极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生活中要避免大喜大悲、熬夜、过劳等可引起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
2.防治动脉硬化现代人因为饮食结构调整及体力活动减少,动脉硬化逐渐增多且出现年龄越来越早。应该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热量摄入,多吃果蔬,增加运动量。
3.减少某些突然发力的动作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上半身突然性大幅度扭转、拉伸等动作。
例如,起床、从沙发上站起身时动作要慢;厕所马桶边最好有个扶手,起身时借一下力;东西掉在地上,不要探着上身去够,而应该走近然后蹲下再捡,可减少主动脉夹层发生的风险。
4.尽可能避免外伤外伤也可能导致主动脉撕裂,如车祸伤、坠落伤等,这些力量可引起受伤局部及远处的主动脉内膜广泛撕裂,造成一个或多个裂口的主动脉夹层。
5.重视体检心脏彩超、X线平片,有助及早识破主动脉夹层,MRI、CT均可做出明确诊断。
一旦怀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医院治疗。成功获救的前提是迅速就诊、准确判断、及时手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