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症状 > 疾病分类 > CDQI重磅访谈陈歆推动高血压管理模

CDQI重磅访谈陈歆推动高血压管理模

发布时间:2022-7-1 17:30:17   点击数: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由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同推动开展的“CDQI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建设”,是全面落实《“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年)》的重要一环。CDQI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针对高血压这一与心脑肾病发展息息相关的常见慢性病,综合运用移动终端、云存储、5G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院内外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新年来临之际,为更深入理解和贯彻CDQI项目开展精神,CDQI项目联手《门诊》,特别发起系列专访,邀请CDQI项目组骨干专家成员回顾和分享高血压综合管理之中的关键、重点及宝贵经验。本期受邀专家为CDQI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医院陈歆教授。

CDQI旗帜,iHEC践行

《门诊》: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已建设落成了1,余家CDQI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同时在CDQI旗帜的积极引导下,iHEC项目亦已于全国医院相继落地;CDQI、iHEC等全国性项目的不断推广,确实为新时代我国高血压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莫大助力。作为我国高血压诊治领域的领军人物,您是如何看待CDQI、iHEC这两大项目之间的关系?

陈歆教授:总体上来看,CDQI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与iHEC存在一些相同之处。首先,二者目标都是围绕高血压打造专业技术平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从而推动我国高血压防治体系建设,实现高血压诊疗质量均质化,在整体上提高我国高血压的诊疗水平。其次,二者模式都是以数字化为抓手,以分级诊疗、区域协同的方式为主体。最后,二者功能都是通过临床工作或者科学研究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共赢,并在这一过程之中赋能基层高血压管理。另外,两者间亦存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iHEC更加侧重于标准化的技术操作平台建设、规范化高血压诊治流程的构建,从而早期发现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明确高血压分型;而CDQI则更加侧重于开发一系列能力评估和提升的工具,通过“评估、反馈、改进、再评估”这样的循环模式,客观高效地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实现CDQI“建设单位、示范中心、卓越中心”的动态评级管理,从而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核心诊疗能力和整体水平。相对而言,iHEC是一种底层逻辑,因为它来源于“不同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而CDQI是一个杠杆、一面旗帜,因为只有掌握这种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这种万变中的不变,才能持续、动态、高效地提升高血压的管理质量,才能引领心血管学科的建设。相信通过二者的结合,能够进一步地推动我国高血压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助力“健康中国、健康血压”这一目标的实现!

“对症”施策,改善基层血压防治现状

《门诊》:从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来看,我国的高血压“三率”在多方努力之下已经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但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高血压防治情况仍旧不容乐观。您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是哪些?临床上又应采取哪些“对症”措施?

陈歆教授:就目前我国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高血压防治现状来看,确实尚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于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关于高血压防治方面的知识仍较为欠缺,因受主观或者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高血压可能造成的风险以及治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日常并不会主动地进行血压测量,这就导致高血压的知晓率比较低;而对于已知晓自我血压的老百姓,有时并不会因为血压增高而主动就医,或者本身就不愿意接受治疗,从而导致高血压的治疗率比较低;同时,这些区域的老百姓对血压控制达标亦不重视,就导致了高血压的控制率也比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加强老百姓对高血压防治的认识,提高他们主动测量血压和主动就医、接受治疗的意识;可通过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dingjiaf.com/jbfl/814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