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常发于中老年人身上的一种常见病症,长期高血压会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人们重视,积极进行防治。
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刘苏说,高血压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即找不到明显病因的高血压,继发是指有明确病因,如肾动脉狭窄等导致的高血压。人们平时所说的高血压经常是指原发的、没有明显病因的高血压。
高危因素:高龄、肥胖、糖尿病
高龄、男性、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引发高血压的高危因素,这五类人群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人群。另外,还有约20%—30%的人群是由于家族遗传引起的原发高血压。
高血压归根结底是血管疾病,最显著影响的是中动脉。高血压导致血管损伤之后,脏器会严重损坏。许多病人不注意定期监测血压,使得高血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就会受到致命性打击,从而引发以下严重的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的主要直接并发症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
肾脏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猝死猝死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状态。它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滞,意识丧失,并常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这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猝死约占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中青年突发高血压,多与遗传有关
如果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突发高血压,大多与家族遗传有关。此种高血压,一般为急进型,会突然对身体造成不小的损害。医生建议,中青年患者得了高血压,医院就诊进行系统治疗。
而对于5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多为渐进式,即慢慢形成的。对于此类患者,刘苏建议,应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身体保健意识,定期体检,一旦发现血压偏高,医院进行诊治,以免高血压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患者若在体检时发现有了高血压症状,不可随便服用降压药。应主动求医问诊,根据医生选择的合理有效降压方案进行治疗。
预防高血压,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如有氧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避免烟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对身体危害较大,会加重高血压;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多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医院进行全面体检。
此外,应注意合理饮食,多吃防治高血压的食物,如黑木耳、香菇、芹菜、黄花菜、胡萝卜等,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如五花肉、排骨肉、香肠等。防止饮食过腻过饱,多吃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牛奶、瘦肉、鸡蛋、豆类及豆制品等;饮食要清淡少盐,少吃动物内脏,少吃甜食。
转自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