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高血压症状 > 疾病分类 > 高血压症状调理记录

高血压症状调理记录

发布时间:2017-12-21 15:52:04   点击数:

弘扬中医文化,分享江苏水生非药物调理医案,通过针、灸、刮痧、埋线等非药物调理,达到治病效果,愿更多人受益。

欢迎进无锡中医爱好群,QQ群:

总群:

2群:

3群:

前言

我一直听到这么一句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为人夫妻者不知医为不敬。所以,大家能接触到中医,好好学点相关的养生知识,好好学点是有用处的。学中医,学的不只是医术,而是学习中医里包含的哲学含义,学的是人和自然的一个健康的大方向。

——水生

高血压症状调理记录

病人女,52岁,上周来诊,高血压,上压超过,经常引起头晕头昏,经诊取风池、大椎、曲池、膈腧、血海、三阴交,嘱其每天定时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今天复诊,血压在调理后即开始下降,目前恢复到/80上下,说还有点偏头痛,并血糖偏高在7.4左右,取阳陵泉、足临泣和太冲加强效果,吩咐每周过来一次,以利病情稳定。

往下看.....

医案穴位的具体详解

风池,出《灵枢·热病》。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布有枕小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落枕,荨麻疹,丹毒,及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等。向鼻尖方向直刺0.8—1.2寸。

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配曲池预防流脑;配合谷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治癫痫。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曲池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出自《灵枢·本输》。

曲池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出自《灵枢·本输》。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瘰疬等病症。

隔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里的穴位之一,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里、血海、肓膏治贫血。斜刺0.5之0.8寸。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

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主治妇科病,血热性皮肤病,膝股内侧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主治:1.治疮疡本穴可以清血利湿,治血液中血浊血毒血热引起的疮疡。2.治血疾病统治凡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3.治皮肤痒血虚、血躁,血稠引起的皮肤痒,用拍穴法。4.治荨麻疹风寒外侵肌表引发一连串皮肤丘疹,用拍穴法。5.脱发秃头本穴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毛囊微循环,使发易长少油不脱落。6.治膝盖痛例如退化性关节炎、风湿性膝关节炎,多与风湿有关,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穴可以祛风清热、疏筋活血与阳陵泉穴同按效果更好。7.治月经不顺包括月经有血块、经期提早或延后、血崩、经血淋沥不断、闭经、痛经。8.腹股沟湿疹病因多为湿热下注,本穴可利湿清热。9.治疗阴囊湿疹和股癣采用放血疗法,配合拔罐。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症候群,更年期症候群等,皆可治疗;此外: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刺法:1.直刺1~1.5寸,局部酸胀,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或酸胀感扩至膝关节和股内侧;孕妇禁针。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或药物天灸。强身保健,采用疤痕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百余壮亦可,温灸至皮肤温热舒适稍风红晕1隔日一次,每日20次。

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直刺0.8~1.2寸。可灸。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上输穴。足,指穴在足部。

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上输穴。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临泣穴的主治症状为: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刺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点,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上输穴、原穴。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学习中医文化,

收获身心健康。

——水生寄语

编辑者:轩轩

扫码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什么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dingjiaf.com/jbfl/156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