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是21世纪人类健康最大的“无声杀手”
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害
高血压绝对不能置之不理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18岁以上)有近四分之一患高血压,60%是在健康体检或就诊其他疾病时测血压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多数高血压患者无头晕头痛,不胸闷不气促。
血压不正常的升高,将会出现心脏变形(左室肥厚,甚至心脏扩大),并可诱发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进展,心肌梗死、心衰、脑卒中、主动脉夹层、尿毒症和等并发症明显增多,从而致残致死。
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
但高血压并不可怕,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勇敢面对,积极治疗,是可防可控的。
控制好血压,心衰的风险将减少一半,脑卒中可下降40%,冠心病会减少30%,收缩压(俗称高压)每下降10mmHg,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随之减少20%。
高血压怎样治疗?
这五个原则很重要
01查找病因大多数高血压为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即现有的医学技术未能找出明确病因。
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约占5%-15%,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比例将会进一步增高。
高血压合并低血钾要考虑是内分泌高血压,突发不明原因的急性心衰应除外肾血管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可治愈的或需要针对性治疗。
例如——
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肾上腺腺瘤可治愈内分泌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行肾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等血管成形术;
使用特异性上皮钠通道阻滞剂阿米洛利选择性治疗基因缺陷性高血压Liddle综合征。
02识别高危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这将导致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进一步增高,影响预后。
对高血压的病情评估,除了血压的水平高低和时间的长短有关系外,还需要了解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脑肾等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以及糖尿病等信息。
患者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的综合管理,更助于血压的控制,更有利于预后的改善。
03消除诱因高血压的主要诱发或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超重/肥胖、高盐摄入(咸食)、吸烟、过量饮酒、运动量不足、长期精神紧张等。
我们无法改变遗传和年龄,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清谈饮食,戒烟戒酒,坚持规律有氧运动,放松心情等),就可以在少服用,甚至不服降压药的情况下控制好血压。
例如,钠的食入量和高血压的发病正相关,我国居民的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约15克(我国居民健康膳食的推荐量为每人每日6.0克),高钠饮食是我国高血压发病升高的住院因素。限制钠盐的摄入可降低血压,预防高血压发生。
04合理用药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压药。
尽量一天一次服用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制剂,可更有效地预防猝死、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如需要联合服用降压药物,应选用降压机制互补、降压疗效叠加、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的不同类型降压药物(例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利尿剂),可服用单片复方制剂。
并结合年龄、血压升高的类型与幅度、有无并发症或并存的疾病等量身定制适宜的降压方案。
伴心率增快的青年人优选β-受体阻滞剂;
老年人首先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或利尿剂;
夜间血压增高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睡前服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