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被称为“安静的杀手”,
虽然你可能从未注意到,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滑向慢性病深渊。
它就是——高血压。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曾发布调查数据:
我国高血压患者突破3.3亿,
18岁及以上居民患病率高达33.5%。
因为血压波动而突发心脑血管急症
今年50来岁的宁海人尤先生有5年的高血压史。在在与高血压和平相处几年后,他松懈了,药不好好吃,烟酒等不良嗜好变本加厉地回来了。近来气温骤降,一测血压,上压逼近mmHg,下压也有mmHg,他也不慌张,反而气定神闲地告诉家人,血压波动其实也是“锻炼”身体,几次下来耐受了就好了。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尤先生有应酬,席间喝了不少酒。次日一早被一阵胸闷胸痛惊醒,捂着胸口喘不过气来,额头冷汗直冒。医院一查是心包堵塞,怀疑是急性主动脉夹层,血液从大动脉的血管夹层里渗漏到心包腔,压迫心脏使心脏跳动受限,不能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情况非常危险,他被第医院心胸外科。
网络图片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这个患者的主动脉夹层已有破裂征象,随时可能猝死,另一方面他心脏受压,全身血液供应不上,随着时间推移,重要脏器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受损。”该科主任医师邵国丰迅速组织10余名医护人员开展抢救。
网络图片
从下午到凌晨,10多个小时后手术结束,尤先生捡回一条命。医生说,再晚一两个小时,人可能就没了。而在邵医生看来这样的悲剧本可避免,却一再发生:“天冷了,每周都有好几个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一查血压波动都很大。”
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群
入冬后容易因为气温、
运动、饮食心情等原因
而导致病情升级。
那么,
他们该如何安度冬季呢?
注意保暖
天气寒冷容易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增加了心绞痛和心梗发生的概率。这时,就需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秋衣秋裤,毛衣毛裤,该穿就得穿。气温很低或阴冷的雨雪天时,要保证合适的室内温度,外出时记得做好保暖防护。
戒烟少酒
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控制情绪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给自己无限度加压,做到劳逸结合。切忌长时间加班熬夜,在长时间工作后应有适当调休。可适当参加娱乐活动,调整心态。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控制饮食
冬季喝水较少,容易使血液浓缩,加重心脏负担。冠心病患者在寒冷季节要多喝开水,避免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不吃或少吃火锅、麻辣烫的食物,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
适当运动
一般心血管患者不适宜晨练,每天上午6-12时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高发时段,因此,冠心病患者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应等到温度较适宜的时候再进行锻炼,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散步等。
坚持治疗
患者在冬天应按时遵医嘱服药,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心血管患者身边最好常备急
救药物,如心痛定、硝酸甘油和复方丹参滴丸等药。如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所有活动,舌下含服心痛定或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等,同时立即告知家属,医院求救。
素材来源: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