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版)
一、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及JNC8与ESH相关指南。
1.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2.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见表1)。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表1血压分类水平和定义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
和
<80
正常高值血压
-
和(或)
80-89
1级高血压(轻度)
-
和(或)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
和(或)
-
3级高血压(重度)
≥
和(或)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和
<90
3.寻找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按心血管风险分层(见表2):
表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水平
1级高血压
SBP-mmHg
或DBP90-99mmHg
2级高血压
SBP-mmHg
或DBP-mmHg
3级高血压
SBP≥mmHg
或DBP≥mmHg
0个
低危
中危
高危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4.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
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生化(钾、钠、钙、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估算的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或口服糖耐量试验(当空腹血糖6.1mmol时测定)、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尿蛋白定量(用于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24小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眼底、胸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等、肾和肾动脉CT或超声。对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脑功能、心功能和肾功能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控制体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规律及充足的睡眠。
2.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此外,α-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
(2)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Ⅱ级高血压和(或)伴有多种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的人群,往往初始治疗即需要应用两种小剂量降压药物,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如仍不能达到目标水平,可在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可能需要3种,甚至4种以上降压药物。
3.调脂治疗:首先应强调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当严格实施治疗性生活方式3-4月后,血脂水平不能达到目标值,则考虑药物治疗,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选择药物种类,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患者一般首选他汀类药物。
4.抗血小板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风险者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mg/d)进行一级预防。高血压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mg/d)进行二级预防。
5.其他药物:伴随疾病的治疗药物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
(八)手术日。
无。
(九)术后恢复。
无。
(十)出院标准。
1.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2.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发现有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2.病情危重。
二、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诊
疗
工
作
□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药物反应等情况
□描记心电图,评价初始心电图
□上级医师查房:危险性分层,靶器官损害和治疗效果评估,制订诊疗方案
□完成病历及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评价靶器官损害
□完成病历、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药物反应、药物副作用等情况
□继续或调整高血压药物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修订诊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和病程记录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药物反应、药物副作用等情况
□继续和调整药物治疗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高血压常规护理
□一级护理或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持续心电监测(必要时)
□根据血压水平和危险分层酌情加用降压药物
□阿司匹林(酌情)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酌情)
临时医嘱:
□描记“18导联”心电图,胸部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四项、尿酸、尿常规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眼底检查
长期医嘱:
□高血压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持续心电监测(必要时)
□降压药物
□阿司匹林(酌情)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酌情)
临时医嘱:
□餐后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酌情)
□颈动脉超声(酌情)
□ABI或PWV(酌情)
□肾、肾动脉CT或超声(酌情)
长期医嘱:
□高血压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降压药物
□阿司匹林(酌情)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酌情)
临时医嘱:
□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复查
护理工作
□协助患者或其家属完成办理“入院手续”等工作
□静脉取血
□配合医疗工作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生活与心理护理
□一级及二级预防宣教
变异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4-6天
住院第7-9天
住院第8-10天
(出院日)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危险分层与靶器官损害的评估
□测血压、心率、呼吸、药物反应、药物副作用等情况
□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治疗效果、预后和出院评估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康复和宣教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通知出院处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将“出院总结”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请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
□一级与二级预防的方案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高血压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根据临床评估酌情调整降压药物
□阿司匹林(酌情)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酌情)
临时医嘱:
□
□
□
□
□
长期医嘱:
□高血压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降压药物
□阿司匹林(酌情)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酌情)
临时医嘱:
□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
□其他异常指标的复查(酌情)
出院医嘱:
□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改善生活方式(戒烟)
□监测血压心率
□控制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出院带药(根据情况):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钙拮抗剂、利尿剂等
□定期复查
□
护理工作
□心理与生活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并监督患者的治疗与活动
□一级及二级预防教育
□心理与生活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并监督患者的治疗与活动
□一级及二级预防教育
□出院准备指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出院指导
变异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医院适用版)
一、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版)》、《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及欧洲动脉高血压管理指(ESH/ESC)。
1.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规范的血压测定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见表1)。
表1血压分类水平和定义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
和
<80
正常高值血压
-
和(或)
80-89
高血压
≥
和(或)
≥90
1级高血压(轻度)
-
和(或)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
和(或)
-
3级高血压(重度)
≥
和(或)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和
<90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3.寻找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按心血管风险分层(见表2):
表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水平
1级高血压
SBP-mmHg
或DBP90-99mmHg
2级高血压
SBP-mmHg
或DBP-mmHg
3级高血压
SBP≥mmHg
或DBP≥mmHg
0个
低危
中危
高危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危险因素: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靶器官损害指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增厚或斑块、肾功能受损;临床疾患指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4.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3级高血压或需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基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常规血生化检查:血生化(钾、钠、钙、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估算的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
(3)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或口服糖耐量试验(当空腹血糖6.1mmol时测定)、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尿蛋白定量(用于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超声、眼底、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等、肾和肾动脉CT或超声。对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脑功能、心功能和肾功能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心血管危险程度和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1.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控制体重;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规律及充足的睡眠。
2.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应用基本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化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和个体化。
(2)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b受体阻滞剂五类。此外,a-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
(3)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2级高血压和(或)伴有多种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的人群,往往初始治疗即需要应用两种小剂量降压药物,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如仍不能达到目标水平,可在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可能需要3种,甚至4种以上降压药物。
3.调脂治疗:首先应强调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当严格实施治疗性生活方式3-4月后,血脂水平不能达到目标值,则考虑药物治疗,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选择药物种类,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患者首选他汀类药物。
4.抗血小板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风险者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mg/d)进行一级预防。高血压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mg/d)进行二级预防。
5.其他药物:伴随疾病的治疗药物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
(八)手术日。
无。
(九)术后恢复。
无。
(十)出院标准。
1.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2.症状改善。
3.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血压难以控制,考虑难治性高血压。
2.考虑继发性高血压,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3.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需要转科或延长住院时间。
二、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诊
疗
工
作
□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药物反应等情况
□描记心电图,评价初始心电图
□上级医师查房:危险性分层,靶器官损害和治疗效果评估,制订诊疗方案
□完成病历书写
□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
□完善常规检查
□与继发性高血压相鉴别
□监测血压,重症患者入住CCU
□上级医师查房:评价靶器官损害
□完成病历、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药物反应、药物副作用等情况
□继续或调整高血压药物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修订诊疗方案
□测血压、心率、呼吸、药物反应、药物副作用等情况
□继续和调整药物治疗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高血压常规护理
□一级护理或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持续心电监测(必要时)
□根据血压水平和危险分层、并发症及合并疾病酌情加用降压药物
□阿司匹林(酌情)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酌情)
临时医嘱:
□描记“18导联”心电图,胸部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四项、尿酸、尿常规
□超声心动图
□眼底检查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心电图(选做)
长期医嘱:
□高血压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持续心电监测(必要时)
□降压药物
□阿司匹林(酌情)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酌情)
临时医嘱:
□餐后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选做)
□颈动脉超声(选做)
□ABI或PWV(选做)
□肾、肾动脉CT或超声(选做)
长期医嘱:
□高血压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降压药物
□阿司匹林(酌情)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酌情)
临时医嘱:
□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复查
护理工作
□入院宣教和疾病防治教育
□完成病人心理和生活护理
□安排各项检查时间
□完成日常护理工作
□配合医疗工作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生活与心理护理
□一级及二级预防宣教
变异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4-6天
住院第7-9天
住院第8-10天
(出院日)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危险分层与靶器官损害的评估
□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治疗效果、预后和出院评估
□确定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康复和宣教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通知出院处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将“出院总结”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请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
□一级与二级预防的方案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高血压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根据临床评估酌情调整降压药物
□阿司匹林(酌情)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酌情)
临时医嘱:
□
□
□
□
□
长期医嘱:
□高血压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降压药物
□阿司匹林(酌情)
□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酌情)
临时医嘱:
□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
□
出院医嘱:
□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改善生活方式(戒烟)
□监测血压心率
□控制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出院带药(根据情况):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钙拮抗剂等
□定期复查
□
护理工作
□心理与生活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并监督患者的治疗与活动
□一级及二级预防教育
□心理与生活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并监督患者的治疗与活动
□一级及二级预防教育
□出院准备指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项
□出院指导
变异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文章来源:专注传媒
感谢分享!
您想与全国心血管医生讨论、交流专业学术、医政医改和医学人文等问题吗?
平台合作: